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章 量化投资的“前世今生”

前言

人类对于财富的追逐从未停歇,不断探索各种方式以实现“以钱生钱”的梦想。这条道路上,有着无尽的风险与机遇,诱惑人心的词汇如“以小博大”、“一夜暴富”充斥着我们的思维。

几千年来,从民间借贷到票号钱庄,从投资入股到现代银行,从现代资本市场到各种金融衍生品,以钱生钱的路径不断演化丰富,投资工具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如今,引领投资界的是一项前沿的工具,被称为“量化交易”。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据一份由JP Morgan Chase发布的研究报告,截至2020年底,全球范围内采用量化投资策略的资金规模已达到约1.5万亿美元。

此外,据一些行业报告估计,量化投资在美国股票市场中的份额约占到了交易量的三分之一,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中,量化投资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长。

但量化投资的前世今生,充满了曲折与发展,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量化投资的萌芽:投资组合的诞生

量化投资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世界刚从二战中走出来,大萧条的阴影也没有散去,美国股市处于历史上最沉闷的时期。

1952年,马科维茨在《金融杂志》上发表论文《投资组合选择》。这篇文章当时并没有什么水花,但它第一次把风险这个概念带到了大众面前。

在此前股市已经存在了300年,但投资者在投资时仍然缺乏清晰的组合管理概念,通常只是依靠经验和直觉。

比如20世纪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说过:“将资金分散投资于我对许多我无法准确判断的不同公司,是一种错误的投资策略,我更倾向于将大笔资金投资于我能够获得确切信息的公司。”这话到现在看来都没什么问题,但它忽略了最重要的“风险”。

马科维茨的理论鼓励投资者将视野从单个股票扩展到整个投资组合,考虑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和波动性。

通过优化投资组合,投资者可以实现在给定风险水平下最大化预期回报的目标。

不过,在当时投资人想运用马科维茨的法则来进行投资,在实践上是非常困难的,毕竟当时计算机并不普及,想在小纸片上完成计算是不可能的。

但他的贡献使得投资者能够基于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来制定投资策略,减少风险并追求更好的收益。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