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我靠美食成万元户穿书第39节

不怪王绣花惊讶,柳暄红也感到些许稀奇,因为宋大嫂在小宋村是出了名的勤快人,在家养猪喂鸡割草打扫洗衣样样能行,把宋家打理地井井有条,按理不应当这么晚。

宋大嫂眼里闪过一丝喜色:“早上五叔婆过来了,我招待她耽搁了一些时间。”

五叔婆?

柳暄红还在纳闷这婆子是谁,王绣花一拍大腿,激动嚷嚷:“大喜呀!五叔婆是来给谁牵线?万哥儿还是英子?”

宋大嫂低眉回:“是暖英。”

“也是,万哥儿不着急。”

柳暄红琢磨过来了,这五叔婆估摸着是个媒婆。

宋大嫂家的孩子这么快,就要相亲结婚了?

柳暄红咋舌。

宋大嫂比柳暄红进门早七年,生了三个孩子。

进门就三年抱俩,生了一儿一女。大儿子叫宋万水,女儿叫宋暖英,柳暄红想着自己要没记错,万哥儿比她家老大长六岁,暖英更是比宋致远大四岁,今年不过十七。

近几年,宋大嫂又生了个小宝,和宋小果差不多大。

谈到儿女的婚事,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王绣花也有女儿,虽然妞妞如今还小,但是小孩子见风长,乡下里结婚早,王绣花感同身受。

俩人把最近乡里有哪些新人成婚,结婚习俗到宴席说了个遍,再打听到媒婆说的哪户人家,人口几个,家里干什么的,是不是老实能干的庄稼人,林林总总,为儿女操碎了心。

柳暄红便听到,原来这回叔婆给暖英介绍的是隔壁林家庄子的一户人家,据说姓王,一家四口俩兄弟,一个去打仗,一个在家务农,这回说的便是在家务农的汉子,听说以前和暖英还是初中同学,不过俩人不熟。

宋大嫂觉得挺合适的:“那孩子和她爹有些缘分,他爹先前去县里找暖英时还向他问过路,长得高高壮壮的,一看就是庄稼里干活的好手。林家庄的光景比咱们小宋村好,他们村人少地多,王家虽然人口简单,但也分了二十亩地,王家小子种地能干,暖英嫁过去了,不比在咱们家日子好过多了。”

“可这丫头,死活不愿意,说不想那么早嫁人。”

“她都十七了!能一辈子待在家吗?那不成老姑娘了。”

宋大嫂说着就来气。

乡里没嫁人的姑娘,要么是别人看不上,要么是娘家磋磨,不肯放人,要留姑娘在家做牛做马,不管村里人说的哪条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